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案設計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案設計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怎么寫教案的課程標準?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設計要素與規范?
教學設計一般包含有下列5個基本要素:
教學任務及對象;
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
任務及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心理學與教育學上的有關思想以及相關理論,針對課程標準要求,提出設計思路,即學生應該怎樣學習,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分析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方面的研究說明。
(三)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確立合理、適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務。而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則要依靠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加工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組織。
教師首先是認真研讀《課標》,分析《課標》中對有關教材內容的目標陳述,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合理地確定具體課時目標,準確地陳述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內容,是知識網絡中的聯結點,是設計教學結構的主要線索。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感到難理解或難接受的內容。這些內容,或是由于知識本身抽象、復雜而難理解,或是由于學生缺少需要的知識準備而難接受,要根據具體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教學難點。
(五)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設計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主要包括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等。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包括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圍繞三維目標是否達到要求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全元化,如紙筆測驗、活動表現、觀察記錄等。
課堂教學的一般步驟:
一、導入。
由問題或故事或日常生活現象等話題引出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
二、講解。
根據學生的學習實情,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點。要重點突出,難點反復,以期學生最大程度地掌握新知識點。
三、小結。
一節課講完,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頭看,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整個知識鏈中的位置清楚。
四、練習。
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鞏固知識點,也檢測教師教學的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案設計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案設計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