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結構設計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結構設計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結構設計要用哪些規范及圖集?
主要規范:GB50153-2008《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3-201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JGJ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等;主要圖集:現行的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系列圖集(包括101系列)。
結構設計的規范表達式是怎樣體現可靠度設計要求的?
1、根據《荷載規范》的要求,結構構件承載力設計應根據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或偶然組合進行,其一般表達式為:γ0 · S≤R,式中:
(1)γ0:結構重要性系數;
(2)S:結構效應組合的設計值;
(3)R:結構構件抗力的設計值,應按各有關建筑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確定。
2、其中γ0、S、R都體現了可靠度。
(1)結構效應組合的設計值 相對于荷載標準作了一定的放大(設計值=分項系數x標準值);
(2)結構構件抗力的設計值 國家規范在確定其數值時也考慮了構件可靠度使得規范的構件抗力比實際構件的抗力要小一些。
一般電子產品的結構設計的思路和規范有哪些?
1、拿到外形文檔后,首先對產品各模塊進行大致分布;
2、將需要用到的標準零件或借用件(借用現有產品的零件)裝配至3d;
3、對產品零件進行分件抽殼;
4、先做產品的功能結構。如標準件的固定,出風孔或音孔等等;
5、做零件與零件之間的連接結構。如螺釘,扣位等;
6、做零件與零件之間的管位結構,如止口,套筒、裝配導向等;這一環節很考驗設計師的水平,在做的過程中需要多模擬零件裝配過程中以及固定之后對其各個方向用力是否會有錯位、變形、斷裂的可能。如有,則對應增加結構管控。
7、做完第6步可以制作結構手板(在制作之前需做干涉檢查以及零件自檢)。手板功能驗證ok后開始拔模,倒圓角。
8、開模評估以及對應問題點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設計過程中需要保證零件的模具可行性,這一點需要設計師多看多積累。
在做手板以及開模之前,建議召集其他設計師組織結構評審。畢竟一個人再強,也會有細節忽略之處。
純手打,如有疑問歡迎討論
思路流程:1.拿到ID后需要和造型師溝通表面處理,表面要求,公差尺寸,如果他們能給到這些資料更好,沒有的話需要溝通清楚。表面處理涉及到運動間隙的設計,表面要求涉及到分型線對產品的影響。
2.高級曲面造型,如果工業設計部能做更好。
3.拆件和材料的選取,需要考慮產品的DFX設計。
4.產品結構設計,材料壁厚的選取,涉及到成本和強度,產品的限位和固定方式,模具的DFM,后期的修改,變更預留加工余量,產品的DFAM。落實DFX設計。
5.結構手板,3D打印產品結構手板,確認產品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6.模具發包,結構設計到此凍結了
一個好的設計是成本,質量,時間的考量。這三個誰排第一重要看產品的性質。
結構設計,需要懂模具設計制造工藝,需要懂產品市場安規,內銷產品要符合CCC或者CQC,外銷產品,看什么市場做什么認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結構設計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結構設計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